兩座大山擋路 外企工廠撤華談何容易?

即時中國

發布時間: 2018/09/28 09:00

最後更新: 2018/09/28 10:55

分享:

分享:

中美貿易戰日益升級,美方再向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品加徵10%關稅,讓外企紛紛研究將生綫遷離中國內地,迴避風險,柬埔寨是遷廠目的地的考量之一。可是,柬埔寨的基建和供應鏈等兩方面,都跟不上工廠發展,令外企進退兩難。

柬埔寨不是孤例,其凸顯企業生產綫撤出中國,其實談何容易。

美國政府在周一開始向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貨品加徵10%關稅,令多間外企打算將工廠搬到東南亞。其中,柬埔寨工人的工資是中國的1/5,而中國近年來平均工資卻增長約1/3;低勞動力優勢成功吸引Puma、Baum Essex等跨國公司,在柬埔寨設廠。

基建大落後於中國

不過,柬埔寨的基建配套大大落後於中國,對很多廠家來說是場「噩夢」。在金邊經營芭蕾舞鞋工廠的埃利博布羅維茲基表示,將出產的芭蕾舞鞋由柬埔寨工廠運到美國,必須經過崎嶇不平的土路,運輸時間也比中國至少多出一兩天,這代表運輸成本大幅增加。

另外,柬埔寨工業園幾乎沒有基礎設施,令搬廠更不容易。為奧克利生產產品的霍爾滕於2010年在柬埔寨開設工廠,「在這裡必須自己建工廠,連帶配備水淨化系統、太陽能電池板和獨立發電機也沒有政府協助。」

供應鏈難跟得上

除了基建落後,搬廠後供應鏈也難跟得上,尋找原材料是另一大難題。Baum Essex工廠專門生產雨傘,它搬廠到柬埔寨後,需要在多個國家尋找需要的另件和材料。Baum Essex總裁彼得鮑姆抱怨,這意味著訂單有更多延誤的可能性,甚至或因而引致損失。

中國工廠在高技術工序上仍佔優

因此,很多外企陷入進退兩難的局面,留在中國將面對關稅問題,但在東南亞設廠卻面對極大風險。智能家居設備公司Brilliant創始人阿倫埃邁就選擇留在中國,「整個供應鏈都以中國為基地,如果我們搬遷仍需在中國採購零件,然後出口其他地方。」

他強調,離開中國不僅僅是成本問題,還是個可能性的問題。當中國為高技術的組件提供最佳選擇,公司盡可能都留在中國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